江带领梁山好汉为朝廷南征北战。过程中,好汉们折损众多。尽管如此,他们还是完成了朝廷交付的任务。本应是大功臣,宋江等来的却是死路。不过,在众多梁山好汉凄惨落幕之时,有一人却截然不同。他不仅未被清算,反而得到宋徽宗重用。
这个人就是双鞭呼延灼。
呼延灼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八。他骁勇善战且足智多谋,武力值在梁山屈指可数。他的武器是双鞭,故而得名 “双鞭呼延灼”。
事情要从宋江救柴进说起。宋江率梁山众人攻破高唐州,救走柴进。此消息传回朝廷,引发轩然大波。以往梁山行动虽与朝廷作对,但未造成重大伤害。此次不同,高唐州知府被杀。这知府高廉是高俅堂弟,高俅怎会善罢甘休。宋徽宗也不得不采取行动,清剿梁山迫在眉睫。
高俅向宋徽宗推荐呼延灼。呼延灼乃大宋开国名将呼延赞后代,身份地位尊崇。宋徽宗对高俅推荐的人慎重考虑,觉得高俅办事靠谱。宋徽宗召见呼延灼,书中描述,他虽是武将,却仪表堂堂,宛如书生。宋徽宗本就是文艺皇帝,见呼延灼后好感顿生,还赏赐他一匹宝马。这对前半生并不辉煌的呼延灼来说,是极大的荣幸,他对宋徽宗心怀知遇之恩。
呼延灼上战场后,表现出色,未辜负宋徽宗信任。若不是吴用使计,他未必会被迫上梁山。战场上,他的火炮差点轰死宋江。宋江惜才,实则看中呼延灼身份。梁山好汉中,呼延灼身份最高,但性格也最顽固。起初,即便被活捉,他也不愿投降。宋江提及 “等朝廷见用,受了招安,那时尽忠报国……”,呼延灼才动容。他并非被宋江打动,而是因招安之说心动。宋江明白呼延灼想法,仍给其高位,二人相互利用。从宋江设计得关胜,也能看出他对朝堂官员的看重。
呼延灼因战败投降梁山,此事令人不解。后世便有 “卧底” 一说,且很多人赞同。宋徽宗虽昏庸,用人也有考量。封建社会看重知遇之恩,宋徽宗和高俅对呼延灼有大恩,他不应轻易背叛。梁山招安后,呼延灼处境特殊。梁山上不少原朝廷官员,如杨志,家世不逊色于呼延灼,却没好下场。而呼延灼仍获宋徽宗信任。他本是高俅推荐,高俅定会在宋徽宗面前为他美言。高俅睚眦必报,若呼延灼真背叛,高俅不会给他好脸色。朝廷对梁山众人本就不信任,宋江等被安排到地方做官。呼延灼却被留在京城,任御营兵马指挥使,手握实权。大臣们也不反对,极有可能是知道呼延灼是 “自己人”。
或许当年呼延灼吃了败仗,考虑到宋朝重文轻武,回去会受责罚。所以他将计就计,去梁山做宋徽宗的卧底,以发挥更大作用。呼延灼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与诸多猜测。他在梁山与朝廷间的复杂关系,也为《水浒传》增添了别样的魅力。
